周汝珍家庭 来源:
河北文明网
发布时间:2019年8月22日点击量:1362
走进青县康复敬老院,老人们正在墙角边晒太阳。拄拐的,坐轮椅的,痴呆的,他们的身影,在冬日的暖阳下,蹒跚、缓慢而冗长。 话题从院长周汝珍开始。老人们讲着自己和周汝珍的故事,讲到动情处,有的情绪激动,有的掉下了眼泪。 正说着,院门开了,一位妇女一阵风似的走进来,爽朗的笑声立刻让沉闷的敬老院灵动起来。 “这就是我们院长,也是我们的闺女!”“五保户”老人刘金才说。 一年365天,只要不出门办事,周汝珍和老伴儿赵怡如天天生活在敬老院里,照顾、伺候院里的老人们,和他们做伴,逢年过节也不例外。节假日,孩子们会来看周汝珍老两口子,每当这时,往日安静的敬老院就会热闹起来。 这双手,伺候过343位老人 伸手和周汝珍相握的一瞬间,忽然有种被电到的感觉:这是一位女性的手吗?粗糙、变形、布满褶皱,让人一下子想到了老树的年轮。旁边一位老人说,这双手照顾过343位孤寡老人,大部分是中风、伤残病人,还有些是精神病人。 周汝珍是青县金牛镇丰台堡村人。当院长前,她在村里当妇女主任,还经营着打苇帘的副业,一年稳赚一万元。1988年,敬老院人手紧,她去临时帮忙。几天里,她给喂水喂饭,端屎端尿。最后一天,就在她要跨出敬老院大门的时候,一群老人拦住了她,说什么也不让她走。 周汝珍犯难了。她没想当这个院长。镇领导找她谈话:你是共产党员吧?是党员就服从组织安排。 刚当院长那会儿,腊月里正下雪,一阵惨烈的叫声撕破了夜空。原来,老军人于军泉便秘,7天必须灌一回肠。她弄了辆小拉车,盖上厚厚的棉被,拉他去镇医院。夜路看不清,她一个不小心,摔到了坑里,脚肿得老高。她强咬牙关忍着疼,愣是把老军人拉到了医院。只有一名医生。问她,先给谁治,她疼得说不出话来,用手指指老军人。 从那后,每隔7天,周汝珍都会请大夫来灌肠。次数多了,她暗暗记住了,就开始自己灌。第一次试着灌肠时,脾气火暴的老军人一脚把她踹出老远。她趴在地下哭了,强忍委屈爬起来,还得哄着老人继续灌。有一次,她把药液灌进去,用手堵着,想让药液多停留一会儿。老人突然挣扎,浓臭的粪水一下子喷了她一脸一身…… 周汝珍一直给他灌了十几年,老人健康地活到89岁,临终时颤抖地拉着她的手说:“闺女呀,下辈子我变个牛吧,给你家耕地!” 在老人们眼里,这样的事儿多得如同天上的星星,怎么也数不清。刘金才无儿无女,是她,闺女似的疼,让他感慨,可找着好地方了;朱双喜瘫痪在床,她按时倒水、擦脸、喂饭,一套动作行云流水;杨秀江有气管炎,政府每月补贴的药费不够用,买药不够的钱,她添上;一个老太太腿摔断了,周汝珍天天背她大便,直到100天后她能重新走路……更多的是平时的点点滴滴,像换衣裳、按摩、擦腚、洗脚之类的事,说起来都是小事,可在老人们心里,这就是他们的天。 为了省点水电费,数九寒冬,周汝珍在河面上凿冰窟窿搓洗老人们的脏衣服。她都是凿3个冰窟窿,先在一个里面洗,再到下一个里面涮。洗干净了再拿回来生火烤。几年下来,她双手得了关节炎,手指扭曲变形,成了现在的模样。 如今,老人们一天都离不了周汝珍。她离开时间长一点,老人们就扒着大门的门缝朝外张望,急得像盼着妈妈的孩子。 那感情,犹如女儿般亲近 别看周汝珍72岁,她走起路来虎虎生风,办起事来干净利落,更有一颗年轻的心。2007年,县民政局把收养残疾弃婴的任务划给了周汝珍。从此,她既当“闺女”又当“奶奶”。用她的话说:“我们敬老院是老少四辈儿。” 问她,累吧?她笑:“习惯了,不困。有时半夜两三点钟还得去房里看看。有的被子踹了,我给盖盖。” 10年前,李嘉义老汉突发脑栓塞,半拉身子不能动了。他一连绝食几天,任谁来劝就是不想活了。只听“咕咚”一声,周汝珍跪在了老人床前:“您老要是还不吃饭,我就不起来。”一碗冲好的鸡蛋汤端在手里。 不知过去多久,李老汉见她还在那儿跪着,老汉哭了,终于吃下了“第一口饭”。那以后,老汉又活了8年。临死前都紧紧攥着周汝珍的手,不住地叫“老闺女”,老泪纵横。 午饭时间到了,她又一阵风似的跑去餐厅,打了饭,送到瘫痪老人床头,一口口地喂。看她匆匆忙忙的样子,忽然明白了:她始终把自己当成闺女,把这些老人当成自己的亲人,光阴虽然似箭,她的心却一点没有变老。 财政给老人每人每天补贴6.5元,周汝珍只能精打细算。院外有3亩地,她带着工作人员种了白菜、大蒜、豆角、萝卜。冬天腌成咸菜,调剂老人们的一日三餐。请不起理发师傅,她就先在老伴脑袋上练手;医生来一趟不容易,她就自己学会了下尿管、灌肠、打针、输液。如今,她是全职理发员兼半拉大夫。 她原先住家里,每天早晨6点骑辆小摩托去敬老院。村路不好走,她摔伤过十多回,三次骨折。1998年,她又出车祸骨折住院了。早到了退休的年龄,她决心回家带孙子享清福了。敬老院里的老人们听说了,雇车到县城的各个医院找她,在她的病床前磕响头,哀求她:“你不能退呀,你不能不管我们!”老人们哭,周汝珍也哭:“好,我不退!” 儿女和老伴心疼她,说:“你在敬老院一个月400元,我们给你500元,你别去了!”可她在敬老院找到了人生的价值:“你要是真心对老人好,老人也会真心喜欢你。那种真情,金子都换不来。”伤好了,她又出现在敬老院。 2005年,县里想调她去县城光荣院当院长,还要给她一套房子。老人们听说,又哭。这次,周汝珍更坚定了:“我不走了,干到死吧。” 周汝珍也有愧疚。那是对家人。自从当了敬老院院长,她没在家里过过一个除夕。一次,院里7个老人生病,她正忙得不可开交,突然听说家里婆婆和孙子也病了。她赶紧跑回家,正碰见老伴从外头抓药回来,一见她就火了:“你家来干嘛!你滚回去!家里不要你!”周汝珍当场就哭了。 而现在,老伴赵怡如也来到敬老院,给她当副手。他说:“不支持怎么办呢?毕竟是一家子,就得支持呀!” 临终时,让老人走得有尊严 中午给老人喂完饭,周汝珍说:“前两天,刚有两位老人去世了。他们都瘫了好几年了,都是我一口口喂的。”说着,她的眼圈有些潮了。 周汝珍先后给125位老人养老送终,而现在,她还要陪伴身边的45名老人一起走过春夏秋冬。 对于这些孤寡老人来说,敬老院就是生命的终点。很多老人选择晚年来到这里,就是想走得有尊严。 老人临终前,推头、洗脸、洗脚、擦身,再穿上干净的装殓衣服。去世后,苹果、香蕉、蛋糕各一盘,供在灵前。火葬场来车了,周汝珍念叨几句:“大伯呀,上西方大路拣好道儿走哇。” 周汝珍不信奉这些,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她去这么做。她知道,风俗上有时包含着老人们的愿望和期盼。 而每当她这么做时,其他老人总会围在一旁看。算是目送老朋友上路吧,也是对未来自己归宿的提前预演。 每走一位老人,周汝珍都记下他们的名字。清明节,烧些烧纸,念叨念叨,尽一份心意。前几天,她特意数了数,她伺候过去世的老人已经296人了。其中,管她叫“老妈”的刘春虎,遗体捐献给了国家。 “等你们都死了我再退。”十几年前,周汝珍曾对老人们这样承诺。
|
张家口市桥西区人民政府版权所有,未经授权禁止转载、摘编、复制或建立镜像..如有违反,追究法律责任. 冀ICP备18025040号-1 冀公网安备 13070302000114号
地址:张家口市桥西区西坝岗路73号 电话:0313-8189200 主办单位:中国共产党张家口市桥西区委员会宣传部